古籍中记载的美人鱼是什么古人遇见这种

白癜风初期怎么用药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513/4622782.html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早在先秦时,《山海经》中便出现了人鱼的描述;西晋年间,《博物志》则讲到了人鱼落泪化成珍珠的事情,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锦瑟》中,也就引用了沧海珠泪的典故。

《山海经·北次三经》云:“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东,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郭璞注:“或曰,人鱼即鲵也,似鲇而四足,声如小儿啼……”。

“鲵”便是娃娃鱼,在现代,不少学者也都认为古籍中对人鱼的描述,其实就是娃娃鱼。

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则载有:“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在秦始皇陵中,有用人鱼熬制成的油膏,点燃后可万年不熄。

根据《异物志》对秦始皇人鱼膏的描述,则是与南海鲛人有关,是属于美人鱼的一类,人头鱼身,落泪可化成珍珠。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鮷鱼,其膏燃之不消耗,秦始皇骊山冢中所用鱼膏是也。”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是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其能量每小时可燃7.76可,而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烧五千年。

不过在世界上流传有许多鲸鱼救人的故事,有关“美人鱼”的故事,东、西方文化后,大家一向认为“人鱼”为女性,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模样,下半身则有着漂亮的鱼尾,具有诱惑力。

但世人赋予美人鱼美丽的传说时,古人还善意提醒道:如果遇见这种海女,你就倒霉了。清代人李调元所写的《南越笔记》中讲到:“大风雨时,有海怪被发红面,乘鱼而往来。乘鱼者亦鱼也,谓之人鱼。人鱼雄者为海和尚,雌者为海女,能为舶祟。火长有祝云:“毋逢海女,毋见人鱼。”

这类人鱼的形象为红面长发,会乘着鱼出现在海面上,雄性被叫做是“海和尚”,雌性则被称为“海女”,如果渔民遇上这种人鱼,那么很可能无法返航,因此渔民在出海之前会祈祷道:“不要碰上海女,不要见到人鱼。”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海面上往往存在有诸多危险,广阔的大海里也还有许多地方是人类没有探索到的,即使到了科学迅速发展的现今,人类已探索的海底世界只有5%,因此在古时候,出海捕鱼的渔民碰上头部与人类相似的海洋生物,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在现今,有科学家还认为美人鱼的原型是儒艮或者海牛,原因是儒艮会定期浮出海面呼吸,渔民远远望去将其认为了“美人鱼”;而海牛原本是生活在陆地上,属于大象的远亲,但后来因为大自然的变迁而下海谋生,脸部与人相似,而当海牛离开水后就会不停“哭泣”(其实是含盐分的液体,用以保护眼珠)。

由于从先秦至清代,“人鱼”的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屡见不鲜,也就引发了现代人对“人鱼”的兴趣,甚至有人认为美人鱼可能是在古猿进化成早期人类的过程中,在水中生活的一个分支,但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把他们遗忘了,并且流传于神话故事。

最后也不得不提下传说中的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卢亭,而在明朝东莞人邓淳着的《岭南丛述》则记载道:“大奚山,三十六屿,在莞邑海中,水边岩穴,多居屹蛮种类,或传系卢循遗种,今名卢亭,亦曰卢馀。”

在我国历史上沿海地区有一群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的人,以海为生,他们直到建国后才陆续上岸定居,而卢亭一族的幸存者则被认为是疍家人的始祖。

《山海经(白话全译彩图版珍藏版)》是中国创世史诗,上古奇幻巨著!一本令人脑洞大开的奇书,而《山海经》所记载的极具神秘感奇异怪兽,这些异兽让读者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和古人对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并且书中还收录有幅珍贵的古版插画,选自10部国宝级版本,全新彩绘着色,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现在购买还有折扣,只需66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a.com/wwfz/11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