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如何变身成为儿童餐桌上的面条

12月2日早上10时,仅有的一丝阳光穿透过厚厚的云层,洒落在贵定县昌明开发区岩下社区马踏屯村。   村民王仲富早早就起床,在家等着瞿继勇。   鱼池里,一条养了4年的娃娃鱼被王仲富捉了出来,放到了泡沫箱里。“卖条娃娃鱼,得点钱好筹备明年开春后所需的种子、肥料钱”,王仲富说,现在他的鱼池就是一个零钱袋,急需用钱了,就给瞿总(瞿继勇)打个电话,他都会上门来拿鱼,给现钱,马上能救急。   为帮助村民消化一条娃娃鱼,瞿继勇开着车,从他位于昌明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黔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发,需要奔袭30来公里。   早在年7月,贵定县就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授予的“中国娃娃鱼之乡”称号,而贵定县的娃娃鱼人工养殖当时主要就集中在岩下社区马踏屯村等周边村寨。近几年来,娃娃鱼养殖市场供大于求,许多养殖户的娃娃鱼销售不出去。   这个时候,本身也是当地养殖大户的瞿继勇,就开始琢磨如何走出困境,不仅要让自己的娃娃鱼有销路,也要帮助村民找到销路。   “必须对娃娃鱼进行深加工,把单一的食品制作为产品”,瞿继勇终于琢磨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心理定位的路子,就是把娃娃鱼肉制作为面条,而且定位的消费群体就是儿童,“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各种营养,而娃娃鱼是含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最丰富的物种之一,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基本都有,我想你一定知道含氨基酸高的物品一定美味。娃娃正需要”。   要开展正规生产,瞿继勇首先成立了贵州黔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所有需要的证照。   一条养殖在池子里的娃娃鱼,瞿继勇是如何让它变身成为儿童面条?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瞿继勇将这一条从村民王仲富家购买到的8斤重的娃娃鱼拿回到了厂里。   近两个月来,瞿继勇已经帮助20多户村民,消化娃娃鱼多斤,解决了部分村民的经济困难。

娃娃鱼身上的黏液,经过人工处理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宰杀了。然后,对娃娃鱼进行肉体分片。   大家不要担心,这个娃娃鱼是人工养殖,不是野生娃娃鱼,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子二代允许销售食用。瞿继勇也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经营利用许可证》和《驯养繁殖许可证》。

娃娃鱼肉分割切片后,将鱼肉放在大锅里,对鱼肉进行熟化。

鱼肉熟化后与鱼汤融合在一起,然后,按照比例配方将鱼肉和鱼汤倒入和面器中,进行搅拌和面。这是一个极为严格的过程,鱼肉如果没有熟化好,就容易导致面条在生产过程中折断,如果熬汤时间过长,营养成分则会丢失。仅这一步,瞿继勇当年就“实验”掉面粉多斤,才取得现在的成熟工艺。

严格按照比例配制出来的含有娃娃鱼肉和汤的面粉,成为絮状后,被送入了自动化生产线。面条源源不断的从机器里出来,工人们将面条拿出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面条晾晒或烘干后,又进入自动包装车间。机器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对面条进行切割,分包。

每一个封装好的小包面条,再次进入自动包装系统,装进写有各种标注的包装盒里。正式成为面条商品,上市销售,娃娃鱼最后“变身”为儿童餐桌上的面条美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杰

编辑施昱凌

编审杨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a.com/wwxx/11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